海风藤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疫情下对话南海藤编楠李日林我们要做品 [复制链接]

1#

“南海藤编“楠”成立于疫情伊始的年,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之一,尽管即将迈入50知天命的年纪,还是毅然决然在家人的支持下二次创业。”南海藤编“楠”创始人兼厂长李日林在接受访谈时表示,“年都过去了,还有什么过不去的?”

过去两年多以来,主打印度尼西亚进口藤材料加工和半成品提供商的南海藤编“楠”从无到有,凭借质优价廉的藤皮纱丝和单咀圆骨,艰难地挤进了小众且极具历史底蕴的藤编市场。

据了解,南海藤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,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。清代文学家屈大钧写的《广东新语》记载:“大抵岭南藤类至多,货于天下,其织藤器者,十家有二。”作为兼具实用价值、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南海藤编,于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转型,倒逼以南海藤编“楠”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升级或转移,叠加偶有反复的疫情影响,导致经营成本攀升、成熟工人紧缺、市场竞争加大、资金链紧张等产业困境,让每一个当事人夜不能寐。

虽说已经在南海藤编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了三十余载,但面对年开年后的这一波疫情,还是让李日林备感焦虑:一方面,自己的工厂还未完全步入正轨,业内知名度较低,客源基数小且销售渠道单一,流动资金周转困难,压力倍增。另一方面,上游印尼进口原材料价格猛涨,下游产品出口海外受阻,疫情下国内不少地方发货和物料受限,仓库里货品堆积如山,更是让经营环境本就恶劣的市场雪上加霜。

南海藤编“楠”,真是“难”!

在经历短暂的心理建设和情绪调整后,南海藤编“楠”决定拓展线上渠道,布局自己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,这也让李日林团队做出新的思考:销路受阻、经营难以为继,那就主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,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体现“软实力”的事情得持续干,“我们要做品牌,不仅是做生意。”

如此看来,这次疫情下“中场休整”也就成了关键的“赛中补给”。

李日林团队开始通过线上渠道,主动与潜在客户交流需求及产品诉求,孜孜不倦地推荐自家的质优价廉产品。与此同时,也主动询问对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,以及其产品的竞争优势,探索双方未来的各种合作可能性,由此意外获得了不少客户的认可和建议。

除了产品推介,李日林团队更看重与潜在客户建立朋友关系,希望能够帮助客户销售他们的产品,帮助客户成功,这样自己才会成功。这也是南海藤编“楠”行业独创的商业模式及创业初衷——

即:F2B2C——F2B(FactorytoBusiness)是工厂到商家,F2C(FactorytoCustomer)是工厂到消费者。通过保障天然环保的优质藤编材料供给,以及优秀的创意藤编产品挖掘,为大众消费者提供简单、舒适、健康、价格合理的藤编家居用品。

如今,南海藤编“楠”进入发展阵痛期,疫情影响下,李日林团队里不禁弥漫起更多复杂情绪:

一边想着当下的解决办法,渠道受阻产品滞销,那就主动通过电商平台主动推销求购,拓展新客源。凭借相较市场行情再让利10%左右的产品性价比,而且客户也了解我们,那么客户必然会考虑我们的产品。

一边想着未来的发展,当生产和销售慢下来后,如何优化产品质量及降本增效,如何对客户满意度进行优化,如何修炼内功提升品牌软实力,如何搭建自身壁垒……“慢下来,做稳做扎实,是今年南海藤编‘楠’的核心目标。”

对于众多中国中小商家而言,年注定是既漫长又艰辛的一年,尤其是藤编产业里的企业,扛不下来的只有黯然离场,咬着牙坚持下去的并不只是实力强劲,还有一份宁愿亏钱也要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初心。

疫情之下,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步履并不轻松,但此时此刻的行动与希望,就显得弥足珍贵,大家一起共克时艰。

俗话说,办法总比困难多,车到山前必有路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