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功能衰竭(CRF)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,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,致使肾脏明显萎缩,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,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,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失调,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,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。针对该病,陈志强教授提出了基于“主体病机”“客体病机”的治疗思路,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1
病机有主体、客体之分
邓小华主任认为,在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改变中,贯穿全程者是疾病的“主体病机”,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,持续时间短,可导致疾病急性发作、病情加重或引起并发症者是疾病的“客体病机”。
脾肾两虚、湿浊阻滞、瘀血阻络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体病机;因六淫、饮食、情志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为客体病机。在临床治疗中既要重视主体病机,又要兼顾客体病机。
2
主体病机如何论治?
既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体病机是脾肾两虚、湿浊阻滞、瘀血阻络,那么我们针对这个方面应该如何用药才能有的放矢?
01
脾肾两虚
邓小华认为,脾肾两虚当以温补为要,临床多以*芪作为主药,取其在补气的同时兼有鼓动气机之功;*芪运用以量大取效,水肿或瘀血较甚者,*芪用量常在60g以上,甚至达g。同时佐以白术、*参、砂仁等甘淡清补、滋而不腻之品。阳虚者,常配伍仙茅、淫羊藿、肉苁蓉等相对温润和缓之品以温补脾肾、鼓动气化;晚期心脾肾阳气俱衰,则用附子、人参、干姜、肉桂、细辛等温补脾肾、回阳救逆。需注意的是,益气之品多甘温、滋腻,易生热助火、助湿碍脾,需谨慎运用,非必需则慎用附子等大辛大热之品。
02
湿浊阻滞
具有湿浊阻滞病机的患者,常觉肢体困重乏力,下肢为甚,头重如裹,精神不振;面色晦暗、面垢眵多、大便黏腻不爽、小便浑浊等症。对此,陈老师提出三焦分消的用药理念:治上焦如羽,宜宣宜散,多用藿香、佩兰、香薷等质轻芳香之品,以宣散上焦湿邪;治中焦如沤,宜运宜化,多用法半夏、陈皮、砂仁、豆蔻、*连、*芩、茵陈等苦温、苦寒之品以燥化湿浊;治下焦如渎,宜渗宜泄,多用土茯苓、积雪草、薏苡仁、大*、泽泻、车前子等苦寒之品以渗利下焦湿浊。三焦同治,则气化可行,湿浊可祛,上、中、下三焦湿热分道而消,疏利通达。需要注意的是,大*苦寒、味厚质重,不宜久用。
03
瘀血阻络
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较长,“久病入络”“久病必瘀”,瘀血阻络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核心。针对这一病机,陈老师在临床常用当归、川芎、红花等活血化瘀。“久病入络”,难以祛之,则在活血化瘀基础上,多用地龙、水蛭、全蝎、僵蚕等攻逐走窜之品,破血逐瘀,通经达络;同时配伍青风藤、海风藤、鸡血藤等藤本类药物,植物化瘀中药与虫类通络中药联合应用,可起到协同作用。
3
客体病机如何论治?
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客体病机主要有阴虚火旺、风寒或风热袭表等。
激素属于阳燥之品,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,早期足量应用激素容易导致阴虚火旺,此时应遵从急则治其标的原则,针对客体病机采取滋阴降火之法,临床多以犀角地*汤或参芪地*汤加减治疗。
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虚、阳虚,卫外不固,易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而发病。对于风寒袭表的患者,宜采用疏风散寒解表法,多以麻*汤或九味羌活汤加减;对于风热袭表的患者,宜采用疏风清热解表法,多以银翘散加减。
验案举例
患者,女,63岁,年5月23日初诊。主诉:双下肢肿胀2个月余,伴夜尿增多1周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病史5年,糖尿病病史3年。刻诊症见:双下肢指凹性水肿,乏力明显,夜尿次数增多,每夜约5次,纳可,寐欠安,大便可,舌质胖大、边有齿痕,舌色暗淡、有瘀斑,苔厚腻略*,脉沉细涩。辅助检查:血肌酐μmmol/L,尿素氮12mmol/L,空腹血糖8mmol/L。尿常规示:蛋白(++)。西医诊断:慢性肾功能衰竭。中医诊断:水肿(肾阳虚,湿浊内阻,瘀血阻络);治法:温补脾肾,祛湿泄浊,化瘀通络。处方:*芪45g,桂枝10g,当归15g,川芎12g,红花10g,地龙12g,水蛭6g,陈皮15g,豆蔻12g,土茯苓30g,积雪草30g,茯苓20g,泽泻15g,益智仁15g,乌药10g,麸炒山药30g。14剂,每日1剂,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。
年6月6日二诊:水肿减轻,夜尿4次,发热2天,体温37.6℃,伴有恶寒,无汗,头身疼痛,鼻塞流清涕,寐尚可,舌淡、有瘀斑、苔腻略白,脉浮紧。考虑为风寒袭表、营卫失和,治以祛风散寒解表。处方:麻*10g,桂枝10g,苦杏仁10g,炙甘草6g,荆芥10g,防风10g,川芎12g。3剂,每日1剂,煎服法同前。
年6月10日三诊:外感症状消失,饮食欠佳,舌苔腻稍*,脉沉细。仍以初诊方为基础方治疗,并配伍健脾醒脾药物。处方:*芪35g,桂枝10g,当归15g,川芎12g,红花10g,地龙12g,水蛭6g,陈皮15g,豆蔻12g,土茯苓30g,积雪草30g,茯苓20g,泽泻15g,益智仁15g,乌药10g,麸炒山药30g,山楂15g。14剂,每日1剂,煎服法同前。
年6月25日四诊:双下肢水肿减轻,乏力好转,夜尿3次,纳可,寐欠安,舌苔薄白,脉沉细。以三诊方为主治疗,并配合养心安神药物。处方:*芪35g,桂枝10g,当归12g,川芎12g,红花10g,地龙12g,水蛭6g,陈皮12g,豆蔻10g,土茯苓30g,积雪草30g,茯神15g,泽泻15g,合欢皮10g,乌药10g,麸炒山药30g,山楂15g。14剂,每日1剂,煎服法同前。
年7月11日五诊:水肿减轻,睡眠好转,大便黏腻,舌苔白腻,脉沉细。以四诊方为基础方,并配合健脾祛湿药物。处方:*芪45g,桂枝10g,当归12g,川芎12g,红花10g,地龙12g,水蛭6g,陈皮12g,豆蔻10g,土茯苓30g,积雪草30g,茯苓12g,乌药10g,麸炒山药30g,薏苡仁20g,焦三仙各15g。14剂,每日1剂,煎服法同前。
此后患者治疗围绕主体病机、实时纠正客体病机的用药原则,每次复诊随症调整处方,治疗至年6月30日,患者无明显不适,舌暗红、苔薄白略腻,脉沉细。患者血肌酐水平波动在90~μmmol/L,肾功能未再恶化进展,病情控制稳定。
按语
本例患者初诊时即有慢性肾功能衰竭,以双下肢指凹性水肿,乏力严重,夜尿次数多,舌质胖大、边有齿痕,舌色暗淡、有瘀斑、苔厚腻略*,脉沉细涩为主要临床表现,其主体病机为脾肾阳虚,湿浊内阻,瘀血阻络,据此治以温补脾肾、祛湿泄浊、化瘀通络之法。方用*芪、桂枝、益智仁、乌药、炒山药温补脾肾,豆蔻、陈皮、土茯苓、积雪草、茯苓、泽泻祛湿泄浊、畅通三焦,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地龙、水蛭化瘀通络,服药后患者水肿减轻,夜尿次数较前减少,病情明显改善。
二诊时因风寒袭表,患者以发热、恶寒、无汗、头身疼痛、鼻塞流清涕、脉浮紧为主要外感临床表现,此时风寒袭表、营卫失和的客体病机导致的标症紧急,故治以祛风散寒解表,以麻*汤为主治疗。三诊时患者外感症状悉除,客体病机得到纠正,继以主体病机为主治疗,诸恙减轻。四诊时患者水肿、夜尿多等症状继续得到改善,围绕主体病机调整处方(三诊方茯苓改茯神,加合欢皮)。五诊时诸症好转,大便黏腻,仍以主体病机为中心,处方稍作调整(四诊方去茯神、合欢皮,加薏苡仁、焦三仙)。
正是基于主体病机、客体病机的独到见解,陈老师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精准,治疗得法。总之,脾肾两虚、湿浊阻滞、瘀血阻络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体病机,同时还有因外感等因素而导致的多种客体病机,临症应以主体病机为基线,及时纠正客体病机,知常达变,随证加减,方能取得满意疗效。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骨正筋柔,气血自流
明顺堂中医名医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