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风藤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水产杂谈丨论养虾的肠道观 [复制链接]

1#

对虾幼苗时,由于肠道小,吸收有限制,从而导致身体免疫系统也未能快速改善,正处在"弱身"阶段。一旦出现虾塘*素高、水质不稳定、外来天敌的突袭、养户在病菌防控方面的措施并不完善时……以上的每一项都是压在幼苗头上的大山。纵向来看,水质的条件必须跟得上幼苗期的生长需求,也必须保证幼苗的肠道健康。

当前的养虾的条件绝对比之前要复杂得多,由过去粗放式转变为高密度方式养虾,同时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。某些养户一提及某某养户一造虾赚了很多钱,就会羡慕不已。虽然说心动过渡到心安是一个过程,但心动的时候总要有人愿意走入养虾这个圈子才可以“名正言顺"大干一番事业。这也导致很多养户觉得现在养虾可以放胆去拼搏。至于不愿放胆去拼搏的实质是风险意识的觉醒,而风险意识就像洪水一样,一旦大规模泄洪时就有冲击。所以养虾技术必须不断进步,才跟上风险觉醒的脚步。

养户经历过低产量后,不再稀里糊涂地选择苗种了。在选择虾苗这件事上精打细算,当他们跟养殖的准备情况“扯关系"或跟水产的人脉"谈条件"时,这正是对自己养虾事业负责任的表现。养户的诉求已比过往复杂得多,与其说诉求会远离正能量,不如调整信心和重振旗鼓更贴近实际。事实上养户养虾养得并不理想时,一方面可从自身找原因;另一方面可从虾身(如肠道)找原因。

在选苗或养殖效果均不及预期时,养户的心态就不好了。作为高风险的养虾事业,最简单的心态还是保持平常心(如以静制动)。即使养户的自身问题不大,也要总结其他原因……此时养户去怪运气不济也是人之常情的。为了找到既符合养户自己心意的苗种,又十分在乎快大的苗种,作为养户总有“担惊受怕"的时候。惊的是苗不够(如放苗数量有差异),怕的是苗不好(如劣苗肠道差)。

事实上养户与好苗的缘份是“可遇不可求的”。有养户认为选择有一定口碑的苗种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,然而另一半要成功则与养虾基础有关。养户只有更成熟的养虾基础,才突显了"渐进式",“增量式”的养虾智慧。如果说靠运气就会成功在望,养虾也不必这么多步骤了。某些揣怀运气观念去做养虾事业的人,一旦脱离了实际,恐怕只有嘴上功夫了得而已。

老是养不好虾的养户,在某种意义上讲,养虾的防病措施一旦不能支撑整个养殖同期,就会”半途而废”。预防措施就是养虾的战略支撑。毕竟了解对虾是一个关键环节。如关心其消化系统(特别是肠道的蠕动性)等。在对虾生长期,必须时刻预防肠炎。如果对虾出现肠炎,就是预防不到位的结果,也是对虾长速慢的起点。

在虾塘里,对虾的均匀生长与养户合理分配资源(指虾料或辅助营养)的过程相关。某些大小虾现象正是资源分配不均的表现。虽然养户尽量投入足够自己虾苗用的资源,但某些料一旦落在最危险的位置(指*性物质多的区域)上,对虾饥饿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取得。哪怕可能会患上急性肠炎。

对虾的肠道健康是长速快的保证。吃料慢的某些对虾,自然长速慢。养虾真的讲究食物的。毕竟以虾料"驯养“为主,不是任其“自食其力”。如果让对虾肠道感染了弧菌(指*弧菌),对虾吃了自然慢下来。某些养户一发现对虾肠道变差(如肠道发红),就去减料,表面上不想对虾肠道增加负担,实际上减料只是其中一个缓解病情趋向严重的手段。至于养户伤害对虾肠道的行为还是尽快避免。只有这样才给对虾一个“安乐”的生存动力。

如果让对虾幼苗在乳酸菌和酵母菌中做选择,选后者是为肠道的吸收能力提供活性物质,而选前者则为抑制肠道有害菌提供活性物质。对虾肠道不好能给养户最真实的回应:一是肠壁薄;二是蠕动性差。从对虾的食相中可以看到:吃料快的对虾在摄食方面会出现“太暴力"现象。养户用手去抓它时,可感受一次强劲的"弹跳力”。然而吃料慢的对虾,即使触摸了,它也“若无其事”。

对虾肠道的有益菌群占优势时,其蠕动能力就强;相对有害菌群占优势时,蠕动能力便弱了。如果对虾吃料慢(以大水虾计,清罾大于2小时),可优先镜检对虾是否有纤毛虫?然后镜检肠壁是否有病灶?对虾的身体总会告诉养户:吸收好的对虾,养成周期短;否则,养成周期长。这也是对虾的生长变化的节奏。

吸收能力强的对虾,它们吃料快的天赋好像与生俱来。这种事情总会发生在选苗后,有养户甚至认为好苗由于吸收能力强,身体免疫力较好,抗病能力显著。然而它们不用抗应激也能自我保护。它们吃料速度快的优势已是品质的保证。不管在哪个区域,只要它们是“稳定”养殖品牌,自然会“畅销”,并远近闻名。

对虾有好的肠道就相当于一个容易过关的游戏,已体现出一个必胜的概念。只要养户一接键,先进装备,超高的能量值也轻易获得,角色一出场就自带“神兵利器"了,所以赢得没有难度。对虾有好的肠道固然能够增加成功的机率,但要维护好肠道才是核心价值所在。毕竟很多实际问题必须围绕对虾去分析,事实上对虾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在反映实际情况。如常见的游泳足发*可总结出以下一些原因:患上纤毛虫病、重金属污染、细菌感染等。

对虾肠道易感染的原因很多,常见的原因是有益厌氧菌(如乳酸菌)不能和肠壁粘膜层组成生物膜。要知道生物膜是抑制病原菌进入肠道的第一道屏障(也可以阻止和排斥病原菌的大量繁殖)。某些养户对于危险水质不够重视时,致使养殖水体产生大量*素,间接影响了肠道健康;某些急于求成的养户,由于投喂不合理时往往是破坏了肠道原有的承受水平……

如果养户给对虾的肠道以伤肠的方式来“相爱”,那么对虾就以慢料的方式来“相杀”。

转载声明

本文版权属“水产热点”独家所有,版权合作,敬请联系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