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风藤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脱贫攻坚村村道从江培岩村钩住希 [复制链接]

1#

培岩村位于从江县庆云镇东南部,共辖8个自然寨,9个村民小组,年统计之初,全村户人,贫困户户人,贫困发生率51.85%,属于深度贫困村。

去培岩村,虽有通村水泥路直达村里,但仍要费一番力气。一山连着一山,连绵不绝,看不到尽头,通村路就如在一座座山上削壁后,开辟出来的,一边山,一边沟壑。开车的师傅,双手一直在使劲打着方向盘,耍杂技一样,左右使劲旋转。到站后要静坐一会儿,缓解坐车带来的晕意。  
  通村路,是近几年才修筑通的。过去,村民出村只能靠脚力,这也是培岩村穷的一大因素。路不通,产品销售不出来,一直制约着培岩村的发展。要想富先修路,只有把路修通了才能够好的发展,所以,培岩村路通了。

路通后,发展是培岩村的唯一主调,也是唯一出路,培岩村数代人也一直在为发展而努力。但出路难寻,好的门路更是难上加难。在家发展无路,一方水土又只能解决温饱,想致富只能是妄想。无奈之下,大批培岩村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。“我们村全村劳动力人,外出务工就达人。”培岩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梁军无奈的说道,外出务工,一直是培岩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  
  外出务工终将不是长远的打算,只有家乡发展了,才是真的发展了,但培岩的出路在何方?

年,庆云镇为培岩村,送来“一阵风”,这阵风,为培岩村,带来了希望,可以吹去贫穷,可以开出富贵之花。  
  “镇上的领导,根据实际情况考察后,觉得我们村适合种钩藤,就让试种一哈。”村支书石国珍说道,我们村耕地面积只有.24亩,但山林面积有00亩,种钩藤能够充分把这些地利用起来,大大促进我们村的发展。

“刚开始种,其实种的并不多,只有十多亩。”石国珍说道,大家都不愿意种,不敢相信这个跟杂树一样的东西能赚钱。没办法,我们村干带头,一边种,一边推广。慢慢地有了成效后,种的人才慢慢多了。年,种的人是最多的,为了加强管理,我们就把土地挨着的十户分为一个整体种植,对钩藤的种植起了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。  
  “现在我们村是庆云镇的钩藤示范基地,种植面积有.3亩。”梁军说道,每亩一年大概有元左右的收益,是传统作物3倍,陆续还有村民自愿加入进来,种植钩藤。

“我是年才开始种的,有四五亩。”村民石玉生说道,刚开始我每种,怕有风险,现在看到他们种了,价格高,老板还上门收购。比较哈,确实是钩藤好,管理简单,收益好,就跟种几亩试哈。

发展之风吹进培岩后,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,相继冒出。稻田养鱼项目规模亩,资金2.3万元;林下养鸡项目规模羽,资金2.万元;小黄牛养殖项目规模60头,资金30万,食用菌入股资金12万元,覆盖贫困户24户,百香果种植项目入股苗圃公司户均元,覆盖贫困户28户;重点发展钩藤产业,覆盖98户贫困户。  
  一组数据,一份深情。几年时间,培岩用发展摘掉了贫穷帽子,将在今年计划出列。

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何乾

编辑徐然

编审施昱凌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