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风藤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宁为草芥不为藤人民资讯 [复制链接]

1#

□李伟明

云南省教育厅原正厅级副厅长朱华山是个有心计的人。早年,他通过老乡关系,成功进入时任省委组织部部长秦光荣的圈子,从此,随着秦光荣升任省长、省委书记,他也节节高升,从一名副处级干部做到了正厅级。在家乡人面前,攀上了“高枝”的朱华山风光无限,俨然成了“好大一棵树”。可惜的是,行不正,难长久,这个规律对朱华山是如此,对秦光荣也不例外。秦光荣倒台之后,朱华山的一大堆问题也随之水落石出,只能无可奈何跟随他的“靠山”一起蹲大牢去了,当然少不了留下“搞政治攀附,阿谀奉承,看似有利可图,实则穷途末路”的忏悔。

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”这种以政治攀附为主题的大戏小戏,剧情套路向来大同小异。起高楼、宴宾客、楼塌了,大喜之后总是大悲,重复的故事见得多了,也许让你麻木得找不到感觉。

权力带来的好处太多,所以官场历来不缺搞攀附的人。不说过去,单说现在,像朱华山这样的人难道会是少数?某些在仕途上跑得飞快的人,也没见他干出了什么丰功伟绩,可人家过一段时间就动一下,三两年功夫就蹭蹭蹭蹿到了高位。这种人,往往就是攀上“大树”了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。可是在“运动”的过程中,他们又往往惹得部分旁观者艳羡不已。

人各有志,有些人喜欢活在人家的影子里,喜欢选择一条充满“刺激”的赌路,你怎么教育,他也未必听得进去,最后也许只好让生活来教育他。但作为旁观者,对这种事还是不可麻木,不可艳羡,不可效仿,当有自己的判断,有自己的立场,有自己的底线,以免有意无意被人带进沟里。

其实,那些热衷于攀附的人,只看到了眼前的好处,却从没算过大账、长远账。简而言之,这些人,并无真正的理想与追求,基本上还是物质人,谈不上“精神人”。他们只看到了一时的甜头,而没想清楚搞攀附将导致什么后果,如同飞蛾扑火而不自知。

搞攀附,必然丧失尊严。想起很多年前大学毕业即将参加工作时,曾有热心人士指点:“某某领导是你的老乡,赶紧去拜访他,可以进个好单位!”我少年不识生活艰辛,义正辞严断然谢绝。在我看来,人生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,岂能让自己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影子之下?如果选择了“拜码头”,就只能被他人的影子罩着了,今后不管你干得多好,人们都会指着你的背影说:“这个某某,还不是全靠某某某!”此事还未必算得上“攀附”,但为了不丢面子、不欠人情,我就偏不去拉这种关系。我一向认为,做人,尊严至关重要。一个人如果愿意出卖尊重,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的?正常的人,都不屑于这样做,所以这个社会才能有序进步。为了某个职位,把人格尊严都弄丢了,即使当上了那个所谓的官,人前看似风光无限,但背后人家会怎么评说?更何况,当得再大,总有退下来的一天。当你回归到普通人队伍,如果羞耻心还在,晚年是不是会为当年不要脸的行为感到后悔?当然,如果一个人“修炼”到毫无廉耻感了,那就没办法了。对这种人,除了法办,别无办法。

搞攀附,更有风险问题。真正的好领导,“举贤达能,岂有私谢”,都是从工作大局出发选人用人,重德重才。可以这么说,凡是喜欢公权力私相授受,要下属搞人身依附的上司,都不是什么好货色。跟了一个品行不良的上司,能有什么好的结果?无非是,出事前,你成了他手上的一枚棋子,任其摆布,为其背锅,变成他的利益输送“搬运工”;出事后,不是“树倒猢狲散”,而是“树倒砸猢狲”,攀附之徒一个也跑不了。且看这些年查办的大案要案,哪个不是查了一人、倒了一帮?在我们身边,也不乏这样的案例:某些人几年功夫连升数级,做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级别,然后——然后就随着“大树”的倒下,瞬间被打回原形——准确地说,原形都没保住,把老本都亏光了。看看这些人的下场,就知道攀附的风险有多大,干这种事,实在不算什么聪明。

现在不是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,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思考,站立生活。人和人之间,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,哪怕是上下级关系,也当如此。那种建于利益之上的攀附,必定不可靠,迟早要出事。不管是攀附者和被攀附者,对此都要心里有数。一个人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,何必撕下脸皮去玩这种“赤膊赌”的冒险游戏?

人生的真谛是什么?一万个人有一万个答案。但不管怎么说,“行正道、求心安”应当成为共识。在大自然,我们看到,草芥虽然渺小,但它们随遇而安,活得真实自在,活得无牵无挂,无须患得患失;藤蔓虽然爬到高处,但那不过是靠了四处钻营寻求“支柱”而已,一旦它所依赖的大树出了问题,它也随即跌回低处,而且难免拦腰折断甚至连根拔起。人活一辈子,应当堂堂正正,清清爽爽,宁为草芥,不为藤蔓。活出自我,活出尊严,活出品位,才是真正的人生,才是有意义的生活。

本文来源:赣南日报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